行业技术
学术论文的投稿技巧和注意事项?论文投稿被退稿了
硬件方面 规则
1、期刊栏目的设置
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位,是根据办刊宗旨,在内容上或表现形式上体现刊物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名称的板块。栏目设置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准确地反映办刊方向、编辑思路、文章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的投稿,起到导读的作用。
因此编辑在策划组稿时会判断的文章是否紧扣期刊的办刊宗旨和栏目的设置方向,择优录用稿件。
2、期刊对稿件的要求
许多人不按照期刊的要求,投递的稿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往往这类稿件在没被送审之前就被期刊编辑以不符合期刊规定而早早拒稿。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在写作稿件的时候详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说明,了解期刊对来稿的各种要求。
提交文稿格式、字数限制、排版、期刊的主题范围、文章类型等,最好遵循这些要求,如果你不按照指示去做,在编辑审稿和送审之前,你的稿件很可能会被耽误。
硬件方面 “潜”规则
1、学历要求
核心刊物对文章要求比较高,对自身情况也是十分看重的,普通期刊大多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学历要求可能会影响到论文发表,但没有直接影响,学历高低与论文发表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对于来说,学历越高,发表论文可能更轻松,毕竟专业知识积累到位。
2、职称及所属单位层次要求
核心期刊中对身份、职务、学历有要求的常见于南大核心期刊,其实也不难理解,限制了的学历、职务从某种程度上说保证了文章的质量,毕竟只有一些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如果发南大核心,就需要关注一下期刊是否有这方面的要求;北大核心期刊大多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稿件本身
字数或篇幅是否符合要求,形式方面的要素(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构、结语、文献),这一part内容可以回顾《干货收藏 | 期刊发文经验教训总结大全》(可点开链接)。
编辑心理 客观因素
在编辑工作中,审稿环节与关系最为密切,决定文稿的取舍,是一个核心环节。绝大多数编辑都具有正常的人格,能在审、选文稿中公平、公正评价文稿。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学者和学术期刊编辑绝大多数都会欣赏、喜欢选题新颖独特、观点鲜明清晰、论证扎实严谨、文字生动流畅的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会给此类文稿较高评价并选用它。
编辑心理 主观因素
1、主观心理
编辑主观心理因素对审、选文稿可能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编辑的个人思想、情绪、态度及兴趣、专业、学识能力等难免会对选用文稿产生影响,当你的投稿被一家刊物退回后,可以而且应该再投其他刊物。
2、名人迷信
在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部及其编辑者思想上存在一种倾向, 即过分看重的单位、职称、学位, 以及声誉、地位、影响等外部因素。
影响极小:
1、中国出版物的审稿一直实行三审制,尤其近年来借鉴国外名刊的做法普遍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办法, 严格规范的审稿程序可以从制度上基本排除编辑个人因素对审、选稿件的干扰;
2、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如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省级相应主管部门等) 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期刊审读、评优、办刊质量检查评估,以及各种核心期刊的遴选、排名等;
3、新时期以来,各主办单位及编辑部均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与管理,主办单位对编辑部工作业绩的考核亦以刊物的质量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为主要依据;
4、编辑出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目前, 学术期刊只看关系、不讲质量, 以及发人情稿、关系稿的现象已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编辑人员都能自觉廉洁自律, 在审选稿件中坚持标准, 排除干扰, 形成了以质量衡文、取文的良好氛围。
沟通方式
与编辑打交道,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尤其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与编辑都同为学者,甚至连专业、学科以至研究方向、研究领域都可能相同,可谓真正的同道、同行。
由此,与编辑打交道,一定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以诚相见,绝不能以自己是某一专业方向研究的专家、学者而过于自信甚至居高临下。对编辑部及同行专家的审稿意见应虚心听取,认真对待,对正确意见采纳接受,对不完全正确意见则作为继续研究和修改文章的参考。
审稿沟通 注意事项
1、不要急于催问审稿结果
规定: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由编辑部负责向通知是否刊用的意见。急于知道可在投稿后2个月左右询问编辑,一般不要越过专业责任编辑直接联系主编或其他编辑部负责人讨论。
2、切忌将初稿、草稿,演讲记录稿,硕士、博士论文原稿或书稿的章节原封不动送交编辑部
3、克服依赖编辑帮助自己整理、删改和加工论文的工作
4、学术期刊论文的篇幅一般以1—2万字为好,也有一些刊物长稿,尽量不超3万字。作为编辑, 最喜欢的是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论证深入、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较高创新价值、且一字不改就能发表的文稿。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精确投稿的全部干货内容如果觉得有所收获就点个赞呀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干货内容就请下方评论区留言觉得“可”的可以点赞附议